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保健食品行業在我國迅猛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青少年和兒童中,大約有高達91%的人群會選擇食用保健食品,這主要源于家長對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高度關注和重視;老年人中有高達73%的群體會選擇食用保健食品,這得益于人們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健康的關注和重視;相較而言,中青年人中食用保健食品的比例相對較小,但仍不低,約46%的中青年人會選擇消費不同的保健食品。那么,保健食品市場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未來走勢又是如何呢?
保健食品市場高速增長
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提出,到2030年,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,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,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,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16萬億,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?!丁敖】抵袊?2030”規劃綱要》強調,推進健康中國建設,要堅持預防為主,強化早診斷、早治療、早康復。有專家預判,在諸多政策落地和健康意識提高的利好下,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春天。
資深電視評論員魏明分析了保健食品市場的現狀。一是市場巨大。從數據分析來看,老中青幼4種不同年齡段對保健食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,說明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的市場都很可觀;第二,良莠不齊,較好的保健食品和保健食品企業生存難度很大,因為有一些假冒的保健食品企業在擾亂市場秩序。
魏明認為,也有部分保健食品行業的商家目光短視,在很多領域能看到只有制造沒有創造,保健食品領域也存在這種現象。商家把包裝做得好看,實際效果未必那么好,但是商家花巨資去做營銷、做推廣,也能把產品賣得很好。實際上,這也是短視行為,如果產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,遲早會被消費者拋棄,以至于市場上會出現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情況,整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影響。2015年,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范了對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,使保健食品市場有章可循,有法可依。
消費主體年輕化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保健養生越發顯得重要,加之電子商務的盛行,保健食品消費人群逐漸趨于年輕化。
據調查,2010年,80%的保健食品消費人群為40—70歲中老年人,但到2015年,這一比例發生了變化,相應20—40歲中青年人的保健食品消費比例上升,逐步成為與中老年消費群體一樣的主流購買群體之一。在這些主流消費者中,老年消費群體逐步由感性消費轉變為理性消費,而對于年輕的消費者來講,也會用保健食品來孝敬老人。
根據《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》,從整體消費者對于“養生”的搜索量來看,90后年輕消費者對“養生”的偏好度明顯上升,甚至超越了1990年以前出生的消費者。相關數據顯示,營養保健品的購買者中,90后占比達到25.01%。
魏明表示,更多年輕人現在也在食用保健食品,實際上年輕人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的主力軍,也越來越看重自身的健康觀念。這一點對保健食品行業是個利好。
“輕研發、重推廣”短視行為仍存在
由于我國保健食品行業進入門檻不高,導致產生了許多保健食品生產企業“規模實力弱、技術水平低、品牌無核心競爭力”的現象。保健食品行業還存在“輕研發、重推廣”的短視行為,隨意效仿,缺乏創新,導致產生“相互擠兌,惡性競爭”的局面,影響整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。由于許多中小保健食品企業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,國內部分保健食品違規宣傳,夸大保健食品實際功效,導致保健食品行業產生信任危機。
業內人士認為,保健產業市場廣闊,長久以來的套路是以高價格、高促銷費用、巨額廣告費推出新產品,以獲取最大利潤,快速建立知名度,占領市場,而這樣的根基并不扎實。在越來越成熟的市場競爭中,要達到和消費者的有效溝通,公信力將成為企業決勝的重要武器,是企業做大、做強、做長的根本保證。
“老虎不在家,猴子稱大王”。品牌保健食品的市場生命周期比較短,常常是“各領風騷三五年”,往往一篇媒體的負面報道,就會造成其生命周期的結束。一方面,是因為企業不懂得危機公關處理;另一方面,是因為產品品質本身存在瑕疵。更多小品牌、無品牌保健食品更是只注意夸大其詞的商業營銷,不注重產品品質本身。這必然形成“輕研發,重推廣”的短視行為,并引發“相互擠兌”的惡性循環和惡性競爭。
魏明認為,保健食品市場只有良性競爭,才能夠可持續性發展。保健食品市場的不良競爭歸根結底是商家過于看重經濟利益,而且是目光短淺的經濟利益,并未看到持久的利益。所以,一旦只想著賺快錢、抄襲,這個市場是做不長久的。對政府來說,制定規章制度,對行業進行管控。政府需要責無旁貸地把這個市場管理功能做起來,違規必要重罰。不管用哪種措施,最終目的都是要讓保健食品行業健康、有序、良性地發展。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強調“寬進”,就允許產品種類不斷創新,種類豐富,巧管共治,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,學習一些先進的經驗,政府職能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監督;“重罰”,一旦發現問題,及時處理,保健品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,出現問題后,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,所以要從重處罰。
建立“良幣驅逐劣幣”機制
保健食品應該有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,其功能應該有嚴格的營銷限制,對違法違規營銷的企業嚴厲打擊,嚴禁其“撈一筆錢,換一個牌子”。與此同時,也應該扶持技術優勢強、產品品質好、品牌美譽度高的優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,逐步實現“良幣驅逐劣幣”。
在國家各部門的聯合監管整治下,保健食品市場大環境也日漸清朗。自國家13部門聯合開展整治“保健”市場亂象百日行動以來,各省、市已全面開展百日行動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經過聯合專項整治,有效維護了“保健”市場經營秩序。通過將百日行動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,認真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,及時推廣,不斷創新監管模式、提升監管水平。深入研究日常監管存在的問題和不足,提出對策,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,促進相關行業持續健康發展。此外,加強社會共治,包括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和監督作用;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規范作用,督促引導行業內經營者守法經營;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,暢通投訴舉報渠道,完善舉報獎勵制度,鼓勵群眾積極提供線索、維護自身權益。同時,加強普法宣傳和普及科學知識,向廣大消費者特別是重點人群宣傳解讀典型案例,以案釋法,提高辨別真偽產品、識別違法行為、防止上當受騙的意識和能力,并探索監管“保健”市場的長效機制。
政府導向性措施的出臺,必然會引起企業、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廣大消費者的關注。企業加強對自身產品安全性能的監管,各職能部門結合國家法規,制定具體監管措施,廣大消費者及時反映用使用情況,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規范的市場管理,將使廣大保健食品投資者信心大增,加大投資力度,慎重選擇保健食品投資項目。這樣生產出來的保健食品最受消費者歡迎,這樣也就調動了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積極性,新品牌、新科技將脫穎而出,行業將出現新陳代謝加速的新景象。
(劉昱)
來源:中國食品報